1. 玻璃原料準(zhǔn)備:通常使用的原料是石英沙(二氧化硅)、堿金屬(如碳酸鈉和碳酸鉀)和石灰石(氧化鈣)。這些原料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在一起。
2. 熔化:將混合原料放入玻璃窯中,窯內(nèi)溫度約為1500至1600攝氏度。在這個高溫下,原料會熔化并形成熔融的玻璃。
3. 成型:熔融的玻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成型,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浮法法。在這個過程中,將玻璃熔液倒入一個鐵皮浴中,使其浮在上面形成薄而均勻的玻璃帶。濕玻璃帶通過一對輥筒傳送到冷卻室,經(jīng)過逐漸冷卻后變?yōu)楣腆w玻璃。
4. 冷卻:玻璃帶在冷卻室中逐漸冷卻,使其硬化并形成固體的玻璃形態(tài)。
5. 切割和加工:固化的玻璃可以通過切割和加工進行進一步加工。切割可以使用鋼輪或金剛石刀進行,以根據(jù)需要的尺寸和形狀來切割玻璃。
6. 加工和熱處理:玻璃可以進行各種加工和熱處理,如拋光、打磨、鉆孔、彎曲和鋼化等。這些工藝可以根據(jù)最終產(chǎn)品的需求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的玻璃制造過程,不同類型的玻璃可能有不同的生產(chǎn)工藝和原料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