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嗨,歡迎來到品牌網(wǎng)

全國服務熱線:

品牌商入口
關注: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wǎng)

客服微信號

關注公眾號

點贊: 77
為TA點贊

#王府#

孚王府

孚王府舊稱怡親王府,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皇帝第十三子允祥,封怡親王時的府址,現(xiàn)為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北京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為東、中、西三路。中間主要建筑有:正殿(銀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樓7間,后殿5間,后寢7間,最后是后罩樓7間;后罩樓兩側(cè),各有一座獨立的庭院;正院西側(cè)有幾個四合院是王府眷屬的居住區(qū);東路院原屬府庫、廚廄及執(zhí)事侍從的住所。

外文名:
Prince Fu’s Mansion
別稱:
怡親王府,九爺府
建筑面積:
44000m2
建成時間:
1730年
門票參考:
不對外售票
所在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qū)
開放時間:
不對外開放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第五批(清朝)
目錄
1孚王府介紹
2建筑格局
3建筑特色
4景點景觀
正門
正殿
后殿
后寢
后罩樓
5所獲榮譽
6參觀信息
門票價格
開放時間
交通指南
7歷史沿革

孚王府介紹

孚王府舊稱怡親王府,俗稱“九爺府”,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朝陽門內(nèi)大街137號,創(chuàng)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現(xiàn)存較完整的少數(shù)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F(xiàn)為國家機關辦公場所。

孚王府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皇帝第十三子允祥,封怡親王時的府址。怡親王的爵位,是除清初八大鐵帽王之外,又一“世襲罔替”親王。怡親王府址,起初在東單北大街煤渣胡同,后遷朝陽門內(nèi)大街。清同治初年,怡親王府改賜孚郡王,成為孚郡王府。

建筑格局

孚王府規(guī)模宏大,總占地面積達4.4萬平方米,南北中軸線將近300米。王府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是一主兩輔三路式,三路空間各有一條中軸線,形成對稱格局。其中東西兩路建筑使用院落組合,是辦公生活用房;中路為禮儀空間,是王府的核心所在。整個中路建筑由五進四合院組成,第一進院落為獅子院,規(guī)模闊大,寬度與王府三路建筑的總寬度相同。現(xiàn)入口的臨街倒座房大門為民國時期改建的。第二進院落為正殿院。正殿面闊七間,綠琉璃瓦歇山頂,殿前寬大的青白石月臺高出第一進院五個臺階,月臺至府門連貫有丹陛橋。院落東西各有一座兩層翼樓。整個院落高敞宏闊,顯現(xiàn)出了親王府的威嚴氣勢。之后向北依次為二宮門院、寢殿院和后罩樓院。五進院落連成一體,規(guī)模宏敞,氣勢迫人,體現(xiàn)出了孚王府較高的建筑等級。

孚王府現(xiàn)今還剩三路院落。中路最南端為五間倒座房,日偽時期中間三間改為街門,現(xiàn)仍為主要出入口,硬山屋頂,筒瓦屋面。紅漆板門兩扇,內(nèi)外鋪設礓礤坡道。街門內(nèi)為第一進院獅子院,因院內(nèi)府門前有一對石獅。院內(nèi)東西各設“阿斯門”,即滿語“旁門”。保存狀況較差。獅子院北是府門,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屋頂垂脊上的吻獸數(shù)目為5個,檐下為重昂五踩斗拱,額枋上繪有旋子彩畫,室內(nèi)天花上有升降龍?zhí)旎ú十?,朱漆門扇上門釘九縱七橫。府門內(nèi)是第二進院落,王府正殿銀安殿前有方磚鋪砌的前墀,南有丹陛橋。銀安殿面闊七間,有前后廊,歇山頂,綠色琉璃瓦屋面,檐下為單翹重昂七踩斗拱,額枋上繪有旋子彩畫,是整座王府中最宏偉、地位最高的建筑。院落兩側(cè)各有一座二層翼樓,面闊七間,硬山頂,筒瓦屋面。銀安殿后為第三進院,是一個橫向狹長的過渡性院落。之后是五開間的后殿,進深七檁,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后殿后為第四進院落,內(nèi)有后寢殿又稱神殿,面闊七間,進深九檁,歇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殿前建有前墀,后寢殿的東西兩側(cè)各建有三間朵殿。東西配殿面闊五間,硬山頂,綠琉璃瓦屋面。后寢殿北側(cè)為中路最后一進院,內(nèi)有一座二層后罩樓,面闊七間,硬山頂,筒瓦屋面,額枋繪有旋子彩畫。中路建筑主要作為辦公、會客、儀式和起居場所,基本保留原有格局,建筑整體保存狀況較好。

西路原本為王府眷屬居住區(qū),南部已經(jīng)被改建,北部大部分尚存。原有正門三間,東西各帶倒座房七間,現(xiàn)大門和西邊的倒座房已不存,只有東邊的七間倒座房尚存,還殘留了一處城磚糙砌的內(nèi)院墻。門北的垂花門和游廊已被拆毀。西北的四進院落基本保持完整;這四進院落原來均有游廊貫穿相連,尺度小,布局緊湊,院落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變化豐富。東路原為府庫、廚廄、執(zhí)事住所以及休閑空間。如今臨建情況較為嚴重,原有格局已被破壞,中部剩一座三開間帶圍廊的軒館,為園林留下的游憩建筑。另還殘留一處內(nèi)院墻。該路北面有兩進院落保存較完整,有倒座房五間,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院中有游廊環(huán)繞。

建筑特色

清代北京王府規(guī)制主要規(guī)定中路院落的建筑要求,經(jīng)歷一個逐漸細化定型的過程,從順治九年(1652年)和光緒年間的兩個主要時間節(jié)點的王府規(guī)制可見其主要變化。孚王府和親王府的主要建筑在規(guī)制、歷史圖和現(xiàn)狀中存在三個方面的差異。第一,中路第一進院的配樓高度和開間都達不到規(guī)制要求。規(guī)制中都是兩層配樓九開間,但歷史地圖中的孚王府僅僅是一層配殿七開間,而現(xiàn)狀則是二層配樓七開間,可見乾隆京城全圖之后這兩座配殿進行過改建增高。第二,孚王府的后寢殿展示了后寢殿規(guī)制的變化過渡過程,順治九年的規(guī)制規(guī)定后寢殿為兩重五開間,光緒年間的規(guī)制則規(guī)定后寢殿為一重七開間,而孚王府的后寢殿則是七開間,但卻在殿前加了五開間抱廈。因此可見,在后寢殿經(jīng)歷了兩重變一重的合并與開間五進七變大的過程中,孚王府是過渡性的代表。第三,歷史地圖中的后罩房七開間,不滿足規(guī)制的要求,但已改為兩層的后罩樓,具體改建年代不詳。

因此,孚王府在最早按照親王府建造時,在翼樓、后罩樓層高方面都低于規(guī)制,但后期都改建為二層,達到規(guī)制高度要求。但翼樓的開間沒有增加。順治與光緒年間的親王府規(guī)制中,后寢殿從兩重向一重、五開間向七開間進行了演變,孚王府是這一過渡的典型代表。

景點景觀

正門

正門在王府主路建筑中居于最南。形制上為屋宇式,歇山頂覆綠色琉璃瓦(皇宮為黃色琉璃瓦)。大門建于磚石臺基上,為五間一啟。朱紅色門板上鑲金色門釘,九行七列(皇宮為九行九列)共六十三個。門前兩側(cè)各有約3.6米高的石獅子一座。這些都顯示了府主的爵位(親王)等級。作為王府重要的禮儀建筑,大門通常只有府主出入或重大活動時才開啟,家仆雜役皆走角門或后門。

正殿

進入正門迎面的建筑就是王府正殿,又稱銀鑾殿(對應皇宮的金鑾殿),是王爺召見大臣和舉辦慶典等大型活動的場所。“正殿是王府建筑中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象征著府主的地位與身份。根據(jù)規(guī)制,孚王府正殿面闊七間,坐落在臺基之上。同樣歇山屋頂覆綠色琉璃瓦,正脊立吻獸及七個蹲獸。殿內(nèi)繪有和璽彩畫(王府彩畫)。

后殿

后殿位于正殿后面,也稱神殿,是供奉祖宗神靈和舉行薩滿教祭神儀式的地方,也是舉行婚慶典禮的場所。王府規(guī)制規(guī)定親王府“后殿廣五間”,規(guī)模比正殿略小。但有的王府會把后殿改建為寢門,即二宮門,以此將主路建筑分為前后兩部分,前用于舉行慶典儀禮、面晤重客,后作為居寢之用。孚王府的寢門建筑同樣體現(xiàn)了“前朝后寢”的宮廷建筑思想,寢門有五間,帶有前后廊。

后寢

后寢位于后殿之后,為府主及其眷屬的生活起居之所。但多數(shù)王府會把后寢殿用以供奉祖宗牌位,府主及家人居于輔路建筑中。按照規(guī)制,孚王府的寢殿有五間,歇山屋頂覆綠色琉璃瓦,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拱,殿前出月臺。

后罩樓

“主路最北面也是最后一座建筑,具有維護整個王府建筑的作用,‘后罩’之名由此得來”。后罩樓在功能上屬于祭祀建筑,用來供奉新任皇帝所賜的先帝遺物,所以也叫“遺念樓”。根據(jù)規(guī)制,“孚王府后罩樓面闊七間,硬山屋頂覆蓋灰筒瓦,正脊和垂脊上設有吻獸和五個蹲獸”。

所獲榮譽

1979年,孚王府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25日,孚王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觀信息

門票價格

不對外售票

開放時間

現(xiàn)為國家機關辦公場所,不對外開放。

交通指南

乘北京地鐵6號線至朝陽門H口(西南口)下車步行562米即可到達。

歷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年),孚王府始建,是雍正皇帝為感謝十三弟胤祥的擁護之恩,在如今的王府井新東安商場東側(cè)營所建,命名為怡親王府。同年,怡親王胤祥病重將死,雍正為胤祥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并將怡親王府改建為賢良寺,以示紀念。胤祥的兒子弘曉繼承王位做了第二任怡親王,雍正為弘曉在朝陽門內(nèi)大街另建了一座規(guī)模頗大的新王府,即孚王府的前身。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死去,慈禧太后擊敗了妨礙她掌權的“顧命八大臣”,強令位居八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親王、胤祥裔孫載垣自縊,并剝奪了其王位和王府。

清同治三年(1864年),改賜孚郡王奕譓,稱孚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稱“九爺府”。

在清宣統(tǒng)年間(1909~1911年)的《北京地圖》中,該王府位置不變,但王府名稱改為了伒貝子府,即為溥伒的府第。但該王府西側(cè)一路小跨院仍屬于載垣之子溥斌,他在庚子(1900年)之后還住在此地。

民國十七年(1928年),溥伒把孚王府出售給張作霖手下的高官楊宇霆,楊宇霆被張學良殺死后,王府又成為北平女子大學文理學院校址。

民國十九年(1930年),當時國立北平大學文理學院租借孚王府址來辦學,改稱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

日偽時期,孚王府是日本人的“偕行社”。

據(jù)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的北平市地圖標注,當時孚王府又被國民黨勵志社北平分社占用。

1999年,孚王府最西側(cè)一路被建成朝內(nèi)大街201號院三層住宅區(qū),為社科院宿舍。東側(cè)三路院落中的中路現(xiàn)由多家單位使用,兩側(cè)的兩路院落主要為居住功能。

詞條所在榜單

相關知識文章

網(wǎng)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用戶提供存儲空間服務,凡本站注明"由注冊用戶上傳提供“的內(nèi)容,均屬于用戶提交或轉(zhuǎn)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屬于用戶或相關權利人。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第—時間刪除或更正。